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环保“十三五”规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PPP模式不断完善,并得到大力推行,环保产业已步入市场化运行。政策和市场的持续利好,给环保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一股“环保热”蔚然兴起。
环保行业正在开启全新的需求空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巨大市场空间也吸引了各路资本和企业汇聚。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环保行业净利润34%,平均增速较2014年(同比5%)有较大提升。
专家预测,“十三五”环保投资总额预计将超十万亿,为“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的三倍以上。更有分析称,环保行业将保持十年以上的高景气度。“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细分领域存在六大掘金机会,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一个掘金机会——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形成了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而我国土地已修复场地数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的整体经验看,未来随着土壤污染问题不断突出,中国将经历从修复技术、治理模式以及立法规范化的过程,并逐渐形成完整的市场机制。
2004 年《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数据显示,珠三角该地区近40%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10%严重超标;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2015年《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中,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种……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严重,不容忽视。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形势,政府表现出了对土壤防治问题的重视,频频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政策,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2014 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环保部审议,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财政投入约10-15亿元;2015年,中央下达重金属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2015年9月28日,福建出台《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2016年2月1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通过表决,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外,2016年1月11日,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6年要全面实施《土十条》,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即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据悉,“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据测算,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的资金,能够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市场方面,土壤修复领域被认为是“十三五”最具弹性的方向。
有预计称,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推广土壤修复试点项目,五年计划投资20000亿元,平均每年4000亿。并且,中央财政拨款将带动大量地方配套资金投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约43.75%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5000万以下。2亿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与美国和欧洲分别已修复30283 处和80700处污染场地项目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200个,土壤修复市场处萌芽阶段。
但是,土壤污染直接和食品安全和地下水安全直接相关,土壤污染责任主体更容易确认和追溯,并且民众日益关注环境安全问题,传统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关停搬迁等,这些都将给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来极大的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此外,土壤修复行业绝对龙头尚未形成。
据统计,2010年之前,全国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企业不超过20家,其中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只有5家左右。截止2013年底,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最新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500多家企业涉足土壤修复领域。但是大多公司市场仍集中于公司本地区域,未形成行业内绝对龙头或者全国性大公司,如今仍然是群雄混战时代,各公司都看好这片蓝海,正在跑马圈地,积极扩张。
虽然,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还存在一定缺陷,立法技术方面我国法律侧重点不明确,法律内容方面我国目前多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责任主体;土壤修复责任主体确定仍存在一定纠纷;盈利模式尚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已经确定,且不久后“土十条”的出台,极有可能促进行业爆发,土壤修复绝对是一大掘金机会。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