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
2017-10-27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点击数: 26556          作者:未知
  •       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提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在内的四大新兴产业。其中提到,围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和节能降耗目标,强化标准约束和市场倒逼,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供给。重点研究锅炉窑炉等节能技术、“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技术,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和变压器、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成套装备等先进装备,扩大余热余压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装备优势。以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推动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完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以中信重工、郑州锅炉、宇通重工和新乡威猛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国内领先的郑州、洛阳、新乡节能环保装备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中材环保、许继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等,培育许昌、平顶山、南阳、商丘节能环保特色装备生产基地。到2020年形成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豫政办〔2017〕11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9月29日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和《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居我省5大主导产业之首。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快速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等领域居领先地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高端供给短缺、中低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弱、资源消耗大、智能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短板凸显,制约了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兴起,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全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加速融合使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价值构成、商业模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出产品技术高端化、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组织集群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态势。从国内看,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创造了巨大的装备市场需求,需求结构重点转向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绿色装备等,装备制造业驶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以创新抢占发展高地和市场空间。我省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难得“风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以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为动力,以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构筑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二)基本思路。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方向,按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的思路,全面推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创新升级、制造升级、品牌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装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精品品牌,推动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等4个优势产业跨越提升,领军全国;数控机床、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4个新兴产业赶超突破,迈入第一方阵,实现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方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优势产业,培育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由装备制造大省向装备制造强省的转变。

    产业规模稳定扩大。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1.5%左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每年推出10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高端装备产品,100个左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争创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4大优势产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左右、百亿元以上企业10家左右。

    竞争实力明显跃升。到2020年,培育8家左右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二、重点领域

    聚焦我省装备制造业4大优势产业和4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结构升级,构建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具有河南特色优势的装备制造业新体系。

    (一)打造四大领军产业。

    1.电力装备。

    目标任务: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塑造并举,培育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力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转型路径:

    (1)技术突破。强化超导材料应用等基础技术研究,加快非晶合金铁芯、智能微电网等技术突破,重点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形成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保护设备、开关设备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新体系,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我省主导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高端电力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2)平台协作。发挥河南省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以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森源电气等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等,围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施联合攻关,围绕需求端组织联合推广应用,打造协同创新和应用平台,形成以用促产、以产促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推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3)延伸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以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储能设备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增强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实施工程总包的能力,延伸服务链条。推动与央企开展合作,以EPC(设计采购施工)等形式参与国内外重大电力项目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集群布局:以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森源电气为龙头,围绕中原电气谷布局电力装备全产业链,培育形成国际一流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以郑州、新乡、焦作、南阳等市为支撑,布局变压器、中低压开关、电线电缆等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深化与美国通用电气、瑞士ABB集团等国际顶尖企业的技术合作,加大引进上海电气、特变电工等国内龙头企业的力度,完善和提升电力装备产业链。

    2.盾构装备。

    目标任务:坚持自主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把中铁装备培育成为国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盾构装备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先进的盾构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转型路径:

    (1)做强龙头。对标德国海瑞克等国际领军企业和国际顶尖标准,加快盾构关键部件工业性试验平台、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挥盾构和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加快发展大功率、高速度、强适应、智能化的新型盾构装备,尽快突破超大型盾构技术瓶颈,继续扩大微型、异形盾构等创新型产品产业化规模,推动中铁装备成为行业内技术水平最高、产品谱系最全、应变能力最强的企业,持续扩大其品牌影响力,迅速把中铁装备建成国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

    (2)做优配套。围绕突破主轴承、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瓶颈,以中铁装备、洛阳LYC、郑州机械研究所为主体组建“联合舰队”,实施协同攻关,加快推进关键零部件本地化进程,大幅提高产品精度和一致性、可靠性,弥补关键配套能力不足短板。

    (3)做全链条。围绕中铁装备、中信重工等整机企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本地企业双管齐下,完善传感器、控制器、电气元件、切削刀具等盾构装备产业链各环节,建立完整的上下游协作配套体系,带动全链条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集群布局:以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为核心,郑州、洛阳市重点布局减速机、轴承等机械类配套产业,郑州、许昌市重点布局电气控制类配套产业,新乡市重点布局后配套产业,形成郑洛新许盾构装备产业集群。密切跟踪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选准时机联合金融资本开展并购重组,迅速壮大集群规模和实力。

    3.农机装备。

    目标任务:坚持结构调整、融合创新、品质突破,培育1—2家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国际先进的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转型路径:

    (1)调结构。围绕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保持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等传统农机的领先优势,发展收获后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新型饲料加工、高效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调优产业结构;聚焦产品品类,凝练优势品种,重点发展无级变速大型拖拉机、高效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等新产品,调优产品结构;实施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调优企业结构。

    (2)促融合。围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致力于面向农业生产的全程解决方案,促进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推动龙头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综合方案提供商转型;加强农机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推动农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全面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

    (3)提品质。实施农机精品培育工程,对标美国约翰迪尔等国际先进企业和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农机装备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农机制造过程智能化,围绕整机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推进主机与配件标准化、通用化。扶持骨干企业建设产品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试验检测能力。落实产品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中国河南农机精品品牌。

    集群布局:以一拖集团为核心,以河南瑞创、郑州中联、河南豪丰为支撑,打造以动力机械、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为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以全丰科技为核心,培育形成安阳农用无人机装备产业集群。加强与雷沃重工、五征山拖等行业龙头企业洽谈对接,吸引其来豫设立研发制造基地,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4.矿山装备。

    目标任务:坚持稳定规模、提升内涵、扶优汰劣,培育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国际先进的矿山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转型路径:

    (1)成套化开发。突破综采综掘、选矿成套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大型煤炭综采成套设备、大型非煤选矿成套设备、绿色水泥成套设备、余热发电成套设备、智能轻量化起重设备等,形成领先的矿山成套装备产品系列,弥补大型矿山成套装备短板。

    (2)绿色化发展。围绕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加大长寿命、减量化、无害化等绿色技术应用,研发一批环境友好、清洁高效的矿山成套装备,实施一批全流程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生产。

    (3)智能化改造。在全行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扩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依托矿山装备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产各环节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切实缩短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服务化转型。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生产延伸工业设计、品牌运作、融资租赁、运行维护、设备回收等生产性服务业,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生产服务转型,提升EPC工程总包能力。

    集群布局:以中信重工为龙头,建设洛阳、新乡矿山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以郑煤机、平煤机和平煤神马机械装备为龙头,建设郑州、平顶山煤矿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以卫华集团、焦作科瑞森为龙头,建设焦作输送设备、长垣起重及矿山装备产业集群。以实施跨省跨国并购重组为主要途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集群竞争优势,支持中信重工进行战略并购重组,打造全球矿山装备第一品牌。

    (二)突破四大新兴产业。

    1.数控机床。坚持突出重点、应用带动、质量先行,聚焦关键基础部件、专用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系统三大领域,以集群引进壮大规模,以技术创新增强实力。重点突破高速电主轴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端产品,巩固提升轴承等专用机床领先优势,扩大中高端通用机床规模,全面提升现有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依托优势企业,加强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结合,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研制推广使用一批增材制造装备,引进培育一批专用装备及核心器件企业,尽快形成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将数控机床纳入“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应用,形成持续的市场需求,提升本地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举办两岸(河南)智能装备对接活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控机床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台湾数控机床产业转移承接地。发挥台湾友嘉龙头作用,壮大许昌中锋等骨干企业,把郑州、许昌市培育成为国内领先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依托安阳鑫盛、新乡日升、贝英数控等优势企业,把豫北地区打造成国内先进的专用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建设洛阳、安阳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20年形成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产业。

    2.机器人。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针对产业应用及市场急需,开展机器人本体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研究并实现产业化,推动整机、关键零部件、智能生产线“三路并进”,以机器人为核心构建智能装备产业新体系,将郑州机械研究所的减速器、洛阳轴研科技的轴承打造成国内一流产品。协同机器人供需双方,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典型应用,以点带面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创新联盟、测试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体系,设立机器人实训基地,完善面向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科慧科技、中信重工、新乡勤工、许昌中锋等企业,深化与韩国现代等优势企业合作,全力引进国内外机器人知名企业,加快格力(洛阳)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打造洛阳、郑州、新乡、许昌机器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安阳医疗助残服务机器人生产基地。到2020年形成国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

    3.节能环保装备。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围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和节能降耗目标,强化标准约束和市场倒逼,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供给。重点研究锅炉窑炉等节能技术、“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技术,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和变压器、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成套装备等先进装备,扩大余热余压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装备优势。以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推动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完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加快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以中信重工、郑州锅炉、宇通重工和新乡威猛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国内领先的郑州、洛阳、新乡节能环保装备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中材环保、许继电气、南阳防爆集团等,培育许昌、平顶山、南阳、商丘节能环保特色装备生产基地。到2020年形成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4.轨道交通装备。坚持育龙头、强基础、延链条,建立竞争力强、链条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依托城际轻轨和地铁建设项目,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郑州中车、洛阳中车、洛阳机车集聚,培育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系统、基础零部件协同发展,车辆制造与检修协同发展,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条。聚焦智能制造、再制造基础技术和工艺,着力突破影响产品精度的瓶颈制约,发展轴承、信号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综合供电自动化系统等关键配套产业,提高轨道交通配套产业的自主化水平。建设郑州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洛阳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和洛阳电力机车检修基地,拉长轨道交通装备服务链条。依托郑州中车、洛阳中车、洛阳机车、河南思维、辉煌科技等企业,做强郑州、洛阳“整车+配套+服务”产业链。到2020年形成国内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创新升级。以提高技术水平为目标,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带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整体跨越。

    1.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在4个优势产业及4个新兴产业领域选择50家龙头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专项承担、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壮大实力,打造装备制造“航空母舰”,使其在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

    2.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和机构。在4个优势产业及4个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布局省级创新平台,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农机装备、电力装备、矿山装备等领域创建5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机集团、国家电网合作,争创农机装备、电力装备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郑州机械所、中机四院、中机六院、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加快筹建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制造郑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郑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

    3.培养引进创新引领型人才。依托“中原千人计划”等平台,加大高端装备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力度;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装备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加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知名企业家、知名技术专家、知名工匠。(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二)推进制造升级。以增强制造能力为目标,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基础制造,实现装备制造能力的全面跃升。

    1.推进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及时复制推广其成熟经验。以中机六院为龙头,建设河南省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建立“互联网+智能制造标准验证”新模式,创建河南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4年每年滚动培育10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车间,推动100家装备企业实施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2.发展绿色制造。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围绕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供应链等关键点,实施一批全工艺流程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实现绿色生产。推动机床、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行业开展再制造服务,鼓励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再制造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服务,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支持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建设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再制造生产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厅)

    3.培育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围绕制造发展工业设计、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增值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变,以销售产品为主向销售“产品+服务”转变,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的战略转型。每年争创1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4.提升基础制造。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优化提升,针对技术基础薄弱、制造能力滞后的短板,联合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分领域实施一揽子突破计划,夯实制造基础。重点实施盾构机主轴承和减速机关键部件国产化工业性试验平台、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国产化、新型功能大颗粒金刚石产业化等项目,力争每年承担2项以上国家工业强基项目,提升我省装备行业基础制造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

    (三)推进品牌升级。以“河南装备、装备世界”为目标,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理念,加强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推出一批装备精品,实现我省装备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1.发展高端装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工程。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联合体协同开发,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高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对新推出的具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激励。(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推进“机器换人”。开展数控机床、机器人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提升传统企业制造水平,带动本土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培育本地知名品牌。连续4年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2017年在机械、汽车等10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领域和10个特色装备园区,推动20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2000台以上机器人,力争2020年机器人示范应用达到2万台以上。(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3.加强市场推广。支持企业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国内外高水平展会,依托省内大型综合展会平台举办装备专业展,提升我省装备品牌整体影响力。加强与中央企业合作,利用其重点工程和海内外渠道提高我省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加强政府引导服务,定期举办装备重点领域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各类采购主体采购使用本省装备,以应用促质量提质、品牌提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

    4.扩大国际合作。支持一拖集团、许继集团、中信重工、中铁装备等有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鼓励国内相关产业企业入住园区,形成园区内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充分利用园区的多功能和影响力,建立资源与市场共享、风险共担的“走出去”联盟。以“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项目为突破口,以“工程+装备+运营”方式,推动电力设备、盾构装备、矿山装备等优势产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我省装备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政府外侨办)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人员参加的工作团队,专职专责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各地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认真抓好落实。省政府每年组织对各地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督查。(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有关单位参与落实)

    (二)加强政策激励。落实省支持转型发展攻坚若干财政政策,统筹用好省级各类资金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子基金。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企业重组改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农机购机补贴以及国家和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等各类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地税局、国税局)

    (三)突出项目支撑。选100个符合转型升级方向、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按照技术转化类、支撑引领类、承接转移类等类别,建立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库,分类施策推进项目实施。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服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加强项目定期监测和跟踪协调,建立全过程服务链条,发挥全方位保障效应,确保项目如期落地建成、投产达效。(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四)推进试点示范。从地区和园区两个层面开展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地区层面选择传统产业基础好、转型发展任务重、地方措施力度大的省辖市、县(市、区),建设省装备制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园区层面选择若干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转型升级示范园。各试点地区(园区)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产业集群,先行先试,为全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提供模式。省财政转型发展资金对试点地区(园区)给予优先支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热门评论
  • 暂无信息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北京全华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中心
Copyright (c) 2014 Acefs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7号楼4层 邮编:100012 总机:010-64849389 传真:010-6486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