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水务、环卫云、大气监测,作为融入“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迎来巨大的商机。不久的将来,也必然形成一些相关的产业链,也必将导致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平台与平台的融合。环保产业如何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力量腾飞?
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7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就“下一个爆点:环保行业融入智慧城市建设” 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主持人:
王 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对话嘉宾:
张国华 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
杜 航 盈峰环境执行副总裁
马勒思 启迪桑德董事会秘书
刘怀平 科行环保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荣强 先河环保总裁
缪冬塬 博慧科技董事长
周保玉 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总监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主持人:王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关于环保产业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我想到第一个词就是最近这两年谈的最多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或者“产业革命”。实际上这个词也不是一个新词,上世纪80年代就有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最近提到比较多的是里夫金的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这一轮新的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点并发,跨界融合,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多点并发。
但是,实际上我们对于未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特点并不清楚,到底在哪儿能够发挥出来,并不清楚。但非常清楚的是,未来的科技革命肯定有两点:第一是绿色,第二是智能。如何把这两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将成为重要挑战。环保产业会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延伸,智慧城市也会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增值。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
智慧城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斯蒂格利茨对人类21世纪发展的两个判断,决定人类21世纪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力量就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顾名思义,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这跟环保产业有什么关系呢?
过去的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不是人的城镇化。过去的发展模式是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低成本的环境、低成本的工业,“三低成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回头看我国城镇化,是靠高价的居住用地,高价的商用用地,对冲掉低价的工业用品,完成了土地财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城镇化的过程。那样产业是低端的,城市人口面临的是高房价,自然解决不了城镇化,只能解决土地的城镇化。相应的对于未来发展,土地、劳动力、环境这三方面的成本必须要升上去,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所以最近这一年经济总量个位数增长,而环保产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个人认为还是不够的,今后还会进一步加速。
智慧城市,实际上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通过“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将能源、基础设施、各方面生产要素,进行更高效的推进。下一步无论是国家城镇化的推进,还是智慧城市的推进,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和诉求只会越来越高。
环保产业和智慧城市结合,我认为刚刚开始。传统产业结构正在实现转型升级,环保产业有大量可进入的空间。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来以交换商品为主导,未来我们要转换成以交流思想为主导,需要的空间和基础设施都是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环保产业在这方面发展空间巨大。
■杜航 盈峰环境执行副总裁
1992年的时候新加坡的“智慧岛”就提出这个概念。到2009年左右,全国各地陆续已经在推动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可查数据超过400个地方,包括县级市或者地级市等,很大的量级。
盈峰环境跟美的集团是属于同一控股公司的两个兄弟公司。个人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发展。
第一,资本护航。美的集团的研究院有一万多人都是博士,遍布全球各地。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本维护这个体系,根本谈不上什么智慧,或者是智能,这是根本。环保行业还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还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只有把未来的事情提前想了,花钱做了,才能够有一定的收获。
第二,产业协调。盈峰环境从一开始就朝着美的前30年发展过来的平台型模式去做。目前我们把整个产业里面的水、气、固废、土壤整合起来,就存在着产业协调的问题。如果不能协调发展,全是硬件在一起,根本无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硬件软件结合发展。所以,集团目前为止是在打造“未来”,而不是当前,未来一定是领先的。
第三,技术领先。创新这个维度分成内外两块。对内是内生式发展,就是内部培养。研究院体系分布在几个核心地方,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引进人才。不只是环保行业从业者,集团从GE,甚至从硅谷引进一些人才。对外是外延式并购,从2015年并购宇星开始到今天,集团不断在并购整合,实现管理、文化的统一协调。从我个人的运作经验来看,其实真正的并购并不是并资产,也不是占有其市场,真正的并购是把人才和技术吸收过来。最终来说,人才和技术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马勒思 启迪桑德董事会秘书
我们有一个统计,所有环保类的上市公司利润总和,没有北京银行一家的利润高。第二个数据,资本市场的很多机构投资环保公司,投来投去发现,环保公司在环保工程建设领域,PK不过大央企的工程公司。发现环保公司的利润主要还是来自于工程,感觉环保公司越来越像工程公司。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环保公司的未来,价值定位何在?现阶段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一个项目两三百亿,那竞争的都是投融资能力。整个环保行业的公司家底,毫无疑问都PK不过央企。在投融资能力方面,环保企业是有所欠缺的,能力又相对有限。我们的本质,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仍然要回归到环境服务概念上。只能从环境服务业务方面去盈利,这才是根本。
环保企业的运营能力如何?前端投融资,工程建设,环保企业不是不可以做,但是一定要明白,核心竞争力方还是要打造运营能力。
环保产业最先开放市场化的是污水领域,只有污水厂,管网并没有纳入进去。从互联网角度来讲,环保企业服务的是B,并没有延伸到C,之后把管网加上,也仍然是对政府的,这个系统是割裂的,只有污水处理环节。后来逐渐开放固废处理领域,固废也是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只是一个单体厂,并没有把垃圾收运等等纳入进来。即使把垃圾收运纳入进来,主要对象还是政府或者是企业,并没有针对客户的C端。所以,这又构成了另外一个割裂的系统。
所有产生的污水和固废,最终还是从用户的C端来的。很多环保企业因为局限在特定领域内,在产业链上没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和服务C端。当前,环保市场越来越讲究时效,整个系统需要开动起来对接到C端。
以固废领域为例,原来只是管生活垃圾的处理,现在对接上去可以做垃圾的清扫和运输,就可以延伸到C端,指导居民怎样把垃圾分拣出来,这样环保企业就有服务社会大众的机会和能力,就可以做自己的“云平台”。这个系统一旦运转起来,也是服务于C端,服务于政府,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就有机会与智慧城市和其他系统实现对接。
■刘怀平 科行环保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中国做环保,怎样成为苏伊士、威立雅,就是要参与中国的城市建设,参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环保产业。过去城市建设是粗放的,如今中国城市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变革期,需要智慧和环保,这就给智慧环保产业带来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的环保产业也需要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过去的环保产业主要做的是点,不管是工业治理、末端治理,还是清洁生产和参与的市政工程,基本上都是点,并没有整体地融入城市建设系统中。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治理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发展和绿色治理理念,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环保产业如何融入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要呼吁政府顶层设计。因为环保产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以为政府服务为主,而且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过去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环保产业发展又是一个系统,两个系统怎么打通,首先要呼吁政府解决顶层设计,绿色理念,生态环保,节能低碳,这些如果在政策层面没有统筹,可能很难。
第二,环保企业要敢于变革自己。过去企业可能更强调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园区,某一个行业做治理,参与环保工作。现在要转变,以参与城市的智慧,新型建设为主,在观念上、制度上、运营机制上敢于变革。
第三,善于创新。现在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有技术支撑,一个没有技术支撑的产业不可能走很长,更不可能成为支柱产业。这么多年搞技术,搞产业,从国内看到国外,没有技术做支撑是成为不了产业的。
第四,善于融合发展。现在环保人要跟城市建设融合,刚才专家谈的是数据、信息、物联网,这才是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环保人要去融合城市建设,融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们要学会融合,学会跨界。
环保人只有学会做这四点,才能真正的接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在顺应趋势的过程中,环保产业无论从数据、信息还是物联上,都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中来,把智慧产业做大,构筑“互联网+”,将来叫‘环保+’,做什么事情都首先想想绿色,想想环保,这就是环保产业的大爆点。
■陈荣强 先河环保总裁
先河环保是做环境监测,根据个人观察,以及和同业人士交流来看,环保已经开始进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几年前,监测行业更多流行的是一种数字环保概念。就是从设备的生产商开始,原来提供的是设备,逐步转型到环境监测数据的提供者。
那么,从目前发展阶段来讲,我认为智慧环境的发展更迫切。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随着生态环境概念的提出,尤其是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色青山”这个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从党中央、国务院,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压力越来越迫切了,而老百姓的呼声越来越高了。目前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已经对智慧环保、智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第二,原来监测行业只是销售设备。现在很多客户询问,为什么PM2.5和臭氧浓度这么高?有没有生产设备能够解决?监测设施的数据你们挖掘了没有?所以公司大概从2014、2015年开始做这方面的准备,从产品、技术,做了产业链的延伸。在15个城市已经提供一些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数据挖掘分析,实际上就是智慧环境的概念。公司会告诉客户,当地霾污染的产生源头,应该怎么办,治理完成后效果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布点数据,会有所反映。要达到监测数据的好转,老百姓感觉变好,主要是看前端,看源头。源头数据不仅仅是几个烟囱上的数据,更多是无组织排放的,工地的、道路的、尾气的。所以,公司实际上已经开始介入前端。
第三个主导的原因,互联网、物联网的春风吹到环保行业。先河环保去年跟百度签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还有华为,内容包括智慧环境方面的软推动力。智慧环境有很多理念,智慧旅游、智慧交通。但是,估计要做智慧环境,地委书记、市长第一个关注的板块就是智慧环保,有多少技术内核,能给政府解决哪些环保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物联网,这股春风吹到了环保行业,也吹到了环境监测领域,让“环保+”,或者智慧环境呈现出一个蓬勃溢出的阶段和需求。
因为三个主要因素的存在,我认为环境监测纳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已经是时不待我。
■缪冬塬 博慧科技董事长
博慧科技是博天环境旗下专门做监测检测的公司,做环境数据服务的。环境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智慧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环保实际上是各级政府首先关注的问题。作为传统的环保行业来说,一定会要顺应历史的发展,也就是说,必然需要把传统的基础设施插上“智慧”的翅膀。
之所以叫“智慧”,而不叫“数据”,就是传统的更多的是监测数据,组成的数据平台,来显示环境质量、管理效率等情况。智慧的概念,更多的应该是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和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叫做智慧。在这个提升之下,为传统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机遇。
首先,就是传感器。因为这些“智慧”的加入,必然依赖各种传感器。包括在线监测设备、一些新的探测技术,使得环保设施能够真正连入到互联网当中,具备进行智慧运算的基础。
第二,运维行业。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环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有助于传统运维实现从建造、设计,到运维技术的提升。这些是传统的环保行业从业者最有经验的。但是要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把数据分析融入进去,使它真正成为一个智慧化的运维系统。这个部分是“软件+经验”的部分。对传统的环保从业者来说,需要跟软件行业,或者信息技术行业融合。
第三,服务。在智慧化的过程当中,其实面临的不光是硬件的提升,还有原有存量设施的数据化问题。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就是管网的智慧化运维,虽然很多地方有智慧平台,但实际上管网的信息是非常缺失的。光有智慧化的运维平台还不够,必须有原有设施的数据化,这就诞生了检测。其实管网的检测数据量非常大。我们现在做的几个街区的原有环保管网管道的检测,可能就有几千万,甚至于更高的价格。促使环境服务行业融入到其中。
最后,环保概念得以提升。以前更多的都是在做治理环境,城市环境也是从污染角度去治理,包括水、土、气领域。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智慧化的运维平台,就会把真正的安全问题,还有HSE的业务部分,也统一在一起,使环保产业的概念得以延伸。比如目前城市管廊里运维的不光有水,还有燃气,更多地会涉及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通过信息化和智慧运维来解决。所以,下一步智慧环境会成为智慧环保的一个发展的方向,而且也将会是在价值上、品质上和市场上得以快速提升的部分。
■周保玉 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总监
我本人在百度差不多做了十年互联网的技术研发,首先,谈一下对“智慧”的理解。百度本质上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公司,轻资产、重人才,进化速度非常快。今天从技术角度看产业的变化跟互联网的结合,跟各个行业的发展,我个人觉得,一方面互联网本身的技术还是“一骑绝尘”在往前走,走到人工智能的阶段。环保领域,我发现更多是讲环保企业在用数据,而不是数据来驱动产业,就是大部分决策是人做出的。
百度做电子化、信息化、辅助流程,都是数据帮人做事情,替我们做很多的决策,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规律,能够跟其他行业结合,在更大的生态领域做出很多事情,这可能是智慧真正的含义。今天环保行业做的事情,可能完成了一些电子化,完成了一些设备的智能化,但是跟“智慧”这个词,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差距。
其实业界有足够的高瞻远瞩,对很多的方案的设计,包括将来应该是什么样的,甚至实现路径,都已经想好了。但会面临很多现实的挑战,导致整个实现过程和路径是阶段性往前走的,并不是想好了就一定能落得了地。最主要的问题其实还是人才缺乏。很多事情真正执行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很难做得到,很难达得到预定设定的水平。眼下解决的方式,就是大家更多的共享资源,更多抱着开放、合作的态度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共同合作探讨、摸索环保路径。
原标题:高峰对话系列|下一个爆点:环保行业融入智慧城市建设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