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面青山环抱、空气清新的黄村,只见村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清澈见底的九曲溪从村旁流过……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面。昔日黄村处处裸露山体,一场阵雨下九曲溪里的水就好像黄泥水一样的情景已成历史。
在茶企品茶室,村支书黄正华端起一杯浓香的岩茶,给记者讲述起福建省武夷山黄村的茶山从无序开垦到建设生态茶园,自觉进行生态保护的故事。
利益驱使下无序开山种茶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在2000年的时候,武夷山茶叶还没什么名气,村民基本没人种茶。我记得很清楚,黄正华书记那时刚刚当选上村主任,有一天晚上到我家里,宣传市政府鼓励种茶的政策,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才开始了做茶之路。”村民叶发友告诉记者。
上个世纪90年代,武夷岩茶的利润还很低。2005年之前,当地政府通过每亩补贴400元钱鼓励农民种茶。随着一系列市场运作,武夷岩茶的价格一路走高。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茶农们开始盲目地扩大生产,甚至未经批准违规开山种茶。在黄村,不少生态林被违规开垦成了茶园。一亩林地大约有300棵树,通常会被砍掉1/3的树来种茶。茶农们除了直接砍掉树木外,有的还将树皮剥去,让它慢慢枯死。
茶树涵养水土的能力,远不及原本生长在这里的乔木阔叶林。当时只要下一阵雨,九曲溪里的水就好像黄泥水一样。违规开山种茶让武夷山的青山遭到了破坏,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涵养水土能力下降为代价换来的这些“剃头山茶园”,真的还能种出好茶吗?不仅茶叶品质有所下降,更糟糕的是,茶树失去了原本的自然环境保护。如果对茶农的行为不加以控制,九曲溪上游水土会严重流失,水将不再清,环境不再好,茶叶的品质自然也将受到影响。
限制开垦茶山,好生态种出了好茶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担忧,2008年开始,武夷山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限制开垦茶山;2013年开始全面禁止新开茶园;2014年,武夷山林业部门通过卫星地图查找出违规茶山的坐标,再辅以人工实地勘察,全面对违规茶山进行清理整治。
地处九曲溪上游的星村镇黄村,就是茶山整治最早开始的地区。在这次整治中,黄村整整忙了一个月,将境内违规开垦的1400多亩茶树全部拔除,种上阔叶树苗,有效地保护了九曲溪上游的生态环境。
“当时,我在自留山上新开垦的17亩茶树就在被清除之列,一开始我也想不通。后来村“两委”干部一次次地到我家里做工作,给我讲生态对于茶叶品质的重要性,我才慢慢接受了,加入上山清茶补树行动中。”村民余国维说。
茶退了、树种了,原本靠山种茶的林农一下子没了生意,这在当地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为了消除茶农的困扰,当地政府提出建设生态茶园,并开始尝试推出“茶叶旅游”。黄村村“两委”努力抓种植,建设生态茶园,走以质取胜的路子。引导社员进行生态茶园改造,在保留的茶山上种树、使用有机肥、太阳能灭虫灯,借助科技力量控制病虫害。
目前,全村已经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生态茶园改造,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化、清洁化的制茶厂房,用电取代煤作为燃料,把茶产业做精做深做优。“其实,茶叶种植与生态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只有通过科学种茶、科学管理,用生态的理念和方法种茶,做生态茶、放心茶、精品茶,这样的茶叶才会有市场,才会卖出更好的价钱。”村民周泽有说。
好的生态,种出了好茶,增加了收益,进一步激发出村民们保护生态的热情和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如今已深深刻进村民的骨子里。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被妇女们主动包了;河道被共青团员们管住了;违规开山种茶行为也有人举报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前来村里投资洽谈的外地客商。全国茶业龙头企业华祥苑到村里投资建设茶庄园;今年3月四季花海项目已落户;武夷影业拍摄基地和东方国茶武夷岩茶基地入驻黄村……同时,村“两委”还引领村民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探索多元增收,使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黄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了富裕村、国家级生态村。如今,村里环境优美、花木成荫,全村年均人收入超过两万元,家家有楼房,户户有汽车,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黄村这“一杯茶”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一个乡村的美丽蜕变,而且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进村民的心中。黄村的故事,正在这“一杯茶”的缕缕香气中越讲越精彩……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