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国合会开展了“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研究,研究认为绿色金融是中国突破绿色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环境与生态安全、实现绿色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要用创新手段推动绿色信贷,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建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开展绿色金融试点。
日前,主题为“推进绿色金融,助力地区发展”的国合会2016年圆桌会议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来自环保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外专家以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第五期省部级干部深化改革开放专题研讨班、第一期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讨班以及驻外大使培训班的学员,交流了相关研究成果。
“绿色金融”理念就是将过去淹没的价值凸显出来
李干杰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眼下有两块短板是非常明显的。一块就是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另一块是环保,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并且有明确的环境指标。
新华网今年2月刊登了《习近平眼中的环保短板》 一文。在总书记眼中,环保是亟待补齐的短板,是能够产生新增长点的发展机遇,环保也是生产力。“绿色金融”助力地区发展有两重目的:其一,解决污染治理资金短缺问题。因为单靠中央财政,单靠各级财政的资金是不够的,要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发展绿色金融还有利于资本向优质产业倾斜,加速市场对重污染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供给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其二,“绿色金融”创新将是助力地区实现均衡发展、绿色增长的新动力。
创新金融制度将为国内外资本创造新的投资增长点,有助于凝聚气力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是补齐环境短板的重要保障。为探索搭建生态环境保护与金融投资的桥梁与通道,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国合会组织开展了“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的课题研究。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将“绿色金融”议题纳入了联合公报,可见“绿色金融”对于中国和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金融”理念就是将过去淹没的价值凸显出来,推进地方均衡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实现“碧水蓝天”的重要动力。
马骏 (国合会2015年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核心专家、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和顶层设计。“绿色金融”体系至少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也就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绿色行业,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转型;第二要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使污染型的项目面临更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这样的话,进入这个行业的资金将更少。
我们的主要建议有: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传统“绿色金融”主要集中在银行融资,过去很多年中国已经在发展绿色信贷,银监会推出了绿色信贷的指标体系,这些都取得了卓越成效的结果,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光靠一种金融工具来绿色融资是不够的,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市场,为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模式和融资手段。去年12月人民银行正式出台了关于绿色金融债的指导性意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也发布了绿色债券的项目支持目录,最近上证所也发布了发行绿色债券指导型意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的绿色债券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未来还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构建绿色债券的环境及评价体系。今年以来,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300多亿,在人民银行申请以及获批绿色债券的额度已经达到了1200多亿,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应该说从今年以来是非常迅猛的。
第二,建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主项的资金。在项目层面可以通过发债的形式来撬动更多的资金。从投资范围来讲,主要投资以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大中型、中长期战略性绿色项目,有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包括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发展项目。
第三,推动银行资金的绿色化。第一要建立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强化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意识和动力。第二是在银行内部建立专业化的绿色信贷机构。具体案例是兴业银行,这是在我国绿色信贷方面做得最好的信贷之一,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成立专业化的金融铺。金融铺到现在为止不良资产率只有0.2,股本回报率有20%多。第三是加大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力度,完善贴息机制。搞贴息就是用有限的资金来撬动更多的民间资金,这个做法在国外取得效果,在国内也应该借鉴。
我们的下一个建议是开展“绿色金融”的改革试点。“绿色金融”不能停留在概念和政策层面,必须要落地。我想有两个层次需要共同努力,一个是金融机构层面,另外一个是地方政府,因为很多落地的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和主持。
“绿色金融”是帮助我们应对环境问题的推动力
杜丹德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我认为环保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元素。“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推动力,帮助我们应对环境的问题,我们要开发可持续的绿色融资来进行环境方面的投资。
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全国性、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它对中国现阶段来讲特别重要。市场创造效率,会带来高效的投资,而且也会主导整个市场的发展和流向,也会帮助我们减少资源的浪费。用市场的力量可以解决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整个碳交易市场跟其他经济系统非常像,是由稀缺性驱动的。这个稀缺是由政府来施加的,也就是说政府认定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只有这一点,比如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是有限的。所以政府将会设定一个总体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各个企业来达成。企业会面临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合作来降低成本,分享收益,实现目标。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如果把碳排放总量设定在2015年的水平,若有碳交易的话,在2030年排放可减少22%。那样的话,我们能够节省下大量用于控制排放的资金。这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电力系统,有更多需求侧的管理,增加能效,推动投资上的变化,发展新的替代技术。另外也会减少污染物比如硫化物或者氮化物排放。可以说,目标越严格,受益就越大。
中国目前有7个碳交易市场,总共覆盖2000家企业,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交易,这么大的项目在中国还只是一个试点,全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伊家绪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绿色金融”作为杠杆可以撬动我们的民生发展。但我们的绿色发展还是有不少政策问题。第一,单项绿色项目如何获得理想的融资。“绿色金融”有的银行有,有的银行还没有。这种分项,更别说评审机制、评审机构、评审渠道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有一些制度设计和安排。第二,环保项目往往具有长期性且盈利性不确定,与信贷的短期性和追逐盈利性的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第三,如果发行债券实施绿色项目,因成本高产生的收益率降低和负债的问题。
马骏:许多地区,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进入绿色信贷的状态。但是在大银行总行的层面,这方面的实践都已经很成功。4月23日将发布 《中国绿色金融案例题》,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绿色项目。融资项目如果完全没有收益,就由政府来做。如果有两个点的收益率就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因为通过财政的支持、贴息、担保,有大量资金可以使用。有人提出,企业负债率很高怎么办? 有一个具体办法叫项目债券,跟企业剥离出来。最关键的就是地方政府要拿出一点钱来做一个杠杆,来做绿色债券。
如果地方政府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话,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环境目标和金融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机制,环境目标主要是指单位GDP 的能耗,单位GDP污染物以及排放量降幅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投资目标以外,还需要体制机制的目标,就是通过建立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建立哪一些激励机制来保证这些金融目标的实现。第二是提高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未来几年地方政府应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估管理流程,同时开展管理的压力测试。第三是建立绿色产业基金。第四是设立绿色担保基金。第五是利用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第六是发展绿色保险。很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在出事故之后就倒闭了,因此没有人来赔付环境修复的成本。在西方,一般是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在出事故之前就买了保险。因此有必要在环境高风险的行业施行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第七是关于开展碳金融的试点,我国有七个地区性的碳交易市场,在2017年会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那么市场建立之后就有很多金融产品可以开发。如碳租赁、碳信贷等等。第八是建立绿色征信体系。这一点人民银行和环保部已经有协议,就是把企业环境污染信息,尤其是环境违法违规的记录都纳入人民银行的系统中去。第九是建立绿色项目库。
(来源:文汇报)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