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整体盈利保持高增速,持续向好
截至4月10日共有77家公司披露2017年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其中仅11家业绩预计同比下滑。整体归母净利润244.77亿元,同比增长28.3%,细分板块中仅大气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7%,其余板块归母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监测检测与水处理板块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4%和27.7%。
国海证券环保行业股票池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海证券环保行业细分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季度看,截至4月10日观测股票池中共有41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11家公司预计同比下滑,主要是季节因素带来一季度通常是环保企业经营淡季,环境工程开工率不高、未达结算周期,影响业绩释放;同时部分企业存在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如碧水源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7.94-36.79%,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70%。已披露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18.70亿元,同比增长9.1%。延续自2015年以来的单季度增长态势,但增幅较2016-2017年有所收窄。
国海证券环保行业股票池分季度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生态环境部组建,水环境治理成为政策亮点
1、机构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改变“九龙治水”格局
2018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8次机构改革,将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组建生态环保部。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生态环境部组建强化职能,加强监管与行政执法。此次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职能统一并入生态环境部,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监管更加集中,避免多头并举式管理分散执行力度,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政策落地将更为有力,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历史上,多个部委均有对相应领域进行生态环境规划、管理、政策制定及审批的职责权限,环保部则更多以建立国家级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及目标为主,在落地执行过程中还需考虑其他部委的职责与现状,可能会出现由于各部委执行进度不一而造成全国性环保目标完成不达预期的情况,同时不同职责分散在不同部委,也影响政策执行的连贯性。组建生态环境部后,从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到落地执行均由一个部门一以贯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系统性将加强,环境监管与行政执法力度得到强化,环境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水环境相关职能的整合是亮点,治理与监管效率有望提升
此次组建生态环境部,关注到对水环境规划、治理、监督等职能的整合是最大亮点。过去,一个大的水环境治理如流域治理需要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委进行协调合作,难以避免的产生协调沟通成本,从而降低治理工程与项目的落地效率。
在中央层面,部委间管理职责有所交叉。环保部主要负责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协调国家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水利部则主要负责组织编制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重大水利规划,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其规划与职责内容必然与环保部规划相重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则分管海域、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管理对象上又有交叉。同时在面对环境问题与责任监管时,环保部牵头统一监督管理,但受制于行政资源不足对水利、林业、农业等同级别部门的协调职责较弱,责任难以明晰。在地方层面,水资源的多种社会经济功能均具备开发利用价值,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难以避免会出现管理上的分割局面,各部门在制定管理职能时亦会存在强化部门利益的倾向,协调难度加大。同时水利部又下辖黄河水利委员会等7个副部级或正厅级派出机构,在所辖流域内负责统一管理水资源、流域规划、保护水资源环境等,其总部位于流域所在的某个城市,但又不受所在城市地方政府的管辖。
整合后,河流、湖泊、海洋、农村等多个管理领域的水资源规划、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职责将集中于生态环境部,水环境治理与监管效率有望得到提升。
3、水环境治理逐渐成为未来重点工作
2017年10月,环保部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对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规划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解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五大类项目,并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匡算投资7000亿元。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项目清单显示,共有228个地市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纳入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涉及具体工程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意味着在2018-2020年的三年间,还将新增约4000亿元的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前景广阔。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依然有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环保工作,值得关注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内容较2017年有所减少,而对水环境治理的阐述占据较大篇幅,明确提出要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在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包括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等在内的7大攻坚战要在3年的时间内明显见效,流域治理、黑臭水体、乡镇级农村污水等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央财政计划在2018年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亿元,较2017
年增加64.65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数为140亿元,同比增长21.7%,占污染防治资金总额的约35%,将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激励政策、中西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
三、PPP仍为获取订单重要模式,但资金与回款压力犹存
1、清库尾声,整体影响不大,PPP进入规范性发展轨道
2017年11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对未按规定开展“两个论证”、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等五类已入库PPP项目予以清退。
2017年10月30日至2018年4月1日,清库项目641个,涉及投资金额共计约6444亿元,占2017年三季度末项目管理库总投资额的6.38%,整体影响不大。在集中清库的同时,PPP项目仍在规范推进,同期新增入项目数量及金额分别达到1364个和2.04万亿元。截至2018年2月28日,全国共有入库项目7383个,项目金额总计11.34万亿元,较2017年底分别增加246个及约5400万元,显示PPP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进入4月份第一周依然有64个项目从管理库清退回项目储备清单,涉及投资额416.04亿元,亦佐证对PPP项目将持续规范化的趋势判断。
清库期PPP项目清理及新增情况(左轴:个,右轴:万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地区看,从2017年9月底到2018年2月底,入库项目金额净流出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青海、重庆、辽宁、河北、海南等省份,大多为西部或具有政府债务压力的地区,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份入库项目则有较大金额的净流入。
2017年9月末及2018年2月末各省份PPP入库项目数量情况(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9月末及2018年2月末各省份PPP入库项目投资额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规范化、防风险是各地2018年PPP工作计划的重中之重,在按照财政部要求集中规范清理措施之外,北京、云南、海南、新疆等地还提出定期、动态清查与管理模式,PPP项目规范化将成为常态,未来项目释放与投资进度或将有所放缓,但利于构建行业良好生态,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在投资领域上,生态环保、美丽乡村、扶贫、交通等方向被多次提及,未来有望成为PPP项目的主要构成,亦将使PPP项目回归运营本质,激发民营资本投资动力
2、生态环保类项目渐成主力
截至2017年12月末,财政部PPP管理库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数量达到543个,占项目总数的7.6%,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其投资金额达到7043亿元,占项目库总投资金额的6.5%。全年净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62个,总投资额较2016年底增加509亿元。由于财政部统计口径的不同,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类PPP项目并未包含污水处理项目,因此更广泛意义上的生态环保PPP项目的入库数量及投资金额会更大。
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数量行业(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数量行业分布(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投资额行业(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投资额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项目落地率高。2017年管理项目库执行阶段项目数量2792个,落地率达到38.2%,较2016年提升6.6个百分点,其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落地项目212个,落地率达到39.04%,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13.4%,位列所有行业的前三位,体现地方政府及企业对生态环保类项目快速推进的重视,项目执行周期有望缩短,支持项目持有企业的业绩释放。
2017年12月末落地项目数(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12月末落地项目数行业分布(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资金仍存压力,政府债务清理进行时
信用环境整体收缩,资金端或仍存压力。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将是贯穿201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提出,中国目前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使社会整体债务增长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平稳,稳住宏观杠杆,并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16年底开始抬升,在进入2018年后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运行区间。利率后续走势仍存不确定性,PPP项目或仍存资本金压力。
2016-2017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府债务及财政风险管控趋严,付费恐更为慎重。PPP项目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新形式,初衷是平滑年度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向。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贴是常见的三种付费方式,其中除使用者付费是由最终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之外,其他两种付费方式均需由政府支付相关费用,成为政府支出责任。而在PPP快速发展期,部分地方政府具有投资冲动,将PPP项目作为变相融资方式,反而加大了隐形债务风险。为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部先后印发多个文件严控PPP项目中地方政府融资及财政支出行为,包括规范金融机构为PPP项目提供融资的条件、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等,一方面会抬高PPP项目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以政府付费及可行性缺口补贴为主要付费形式的PPP项目,政府对其的财政支出恐将更为慎重。
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处理加速。新疆近期召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专题会议,强调宁可发展慢一点、也决不违规举债;全面清理2017年、2018年两年国家及自治区下达的补助资金项目。湖南省财政厅也于近日印发《关于压减投资项目切实做好甄别核实政府性债务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停、缓、调、撤”的原则压减投资项目,并切实做好政府性债务甄别核实工作。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处理工作正在加速,各地政府开始放下GDP包袱,重点应对风险,预计在短期内会对PPP项目的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4、重视二季度水质监测投资机遇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紧迫。2016年3月,《“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对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进行了监测点位布局的优化,将原有的972个国控断面扩充至2767个,其中考核断面2025个。2017年8月,原环保部开始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以下简称“上收工作”),要求在2017年12月底前完成2050个(入海河流考核断面较方案有所增加)新建水站征地、“四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7月底前完成考核断面水站建设工作,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的连续自动监测。部地区工作进度滞后。目前距离上收工作收官仅剩不到3个月的时间,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了2018年4月上半月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进展情况,959个需地方新建的水站中,842个已经开工建设,占比87.8%。重庆、江西、广东、宁夏、上海等地开工率100%,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等地工作进度滞后,未完成征租地、“四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落后于上收工作规定的时间,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风险。
大限将至,建设安装工程加速。2018年7月底是水站建设的最后期限,新建水站2018年4月底前要完成站房主体工程建设,5月底前完成站房内部布局、辅助设施建设。已建水站要全面完成水站仪器设备更新和填平补齐,5月底前实现统一联网。7月底前全部水站都要实现联网运行并完成上收。生态环境部将每两周公开各地进展情况,并对进度滞后的省份开展现场督察,二季度水站建设与设备采购将迎来冲刺期,订单将有较多释放。2018年1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开招标1087个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及其三年运维服务、531个已建水站三年运维服务、135个国家已建水站仪器设备填平补齐,招标总金额约16.84亿元,将于2018年4月28日开标,预计5-7月将迎来国控水站建设的高峰期。此外,多个省市也积极开展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建设及设备的招标工作,建议重视二季度水站建设高峰期带来的订单释放。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