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时间,石门雄黄矿区大变身 曾经寸草不生 而今绿草茵茵
“曾经一提起就头疼的问题矿区,而今青翠如黛、流水潺潺。5年时间,这里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雄黄矿区一位当地群众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以常德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土壤污染防治之路上加大投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石门县白云镇雄黄矿区就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常德市明确了基础工作先行、防治规划先行、防控体系先行、技术路径先行、治理示范先行“五个先行”的总体思路,并打出组合重拳。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石门雄黄矿区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区实施综合整治。2012年9月,《石门雄黄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正式启动。2016年6月,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湖南省常德市作为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开始出模式、出经验的试点工作。
5年不过弹指挥间,巨变犹如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曾经一毛不拔的土地,如今被浓浓的绿色覆盖。
把脉顽疾重拳出击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雄黄矿是我国药用雄黄唯一产地,也是亚洲目前最大的单砷矿。
1950年,由原湖南省工业厅批准筹建,在石门白云境内建设起省属企业雄黄矿区,开采雄黄原矿。2009年~2011年,石门县政府依法关闭了水泥厂、雄黄矿业、雄黄化工。
“由于这里矿产经济比较发达,甚至有银行特别在此地设立了储蓄点。”熟知当地历史的村民说道。走在雄黄矿区内,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盛景。
企业关停了,却也留下了满目荒凉。常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长期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矿区周边约35平方公里(核心区9平方公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必须把雄黄矿区治理好!经过精心谋划,修复实践就此展开。
出模式出经验,探索先行之路
政策先行,为治土保驾护航。2016年12月,《常德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湖南省环保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并报环境保护部备案,完成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石门县政府申报了《湖南石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工程面积约两万亩。
项目引领,以工程为抓手。常德市根据现有的突出问题,坚持治理示范先行,扩大项目引领带动效应。据常德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对雄黄矿区污染治理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元,目前已完成前4期工程,第五期工程已经启动,其中,已经安全填埋砷渣、砷泥27万立方米。
一期工程内容为4476亩污染农田修复及配套辅助工程,主要采用蜈蚣草修复技术。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雄黄矿区鹤山村开始土壤修复前期基地建设和试种蜈蚣草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土壤修复示范面积200亩。
中科院地理所廖茂介绍说:“蜈蚣草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蜈蚣草的茎、叶能够富集大量的砷,最高可达20000mg/kg,它最高含砷量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目前,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砷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为后期土壤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德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已实施的四期工程来看,石门县雄黄矿区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首先是关闭了污染企业,控制了污染源头,矿区不再产生新的污染。其次是矿区内砷渣砷泥得到了安全处置,含砷污水处理达标排放。2017年2月监测数据显示,污水处理站出口砷含量为0.014mg/L。矿区黄水溪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砷含量呈逐年下降,已经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湖南全力以赴,打好土壤攻坚战
雄黄矿区污染土壤修复仅是湖南省土壤防治的一个缩影。5年来,湖南在土壤防治道路上走出了多个第一。2017年6月5日,湖南省各市(州)人民政府市(州)长向省长许达哲提交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简称《责任书》)。湖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市两级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状的省份。
湖南省还率先出台了《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方案》。作为全国唯一土壤项目库建设试点省份,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充实了方案中有关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内容。
在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大背景下,截至目前,湖南已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工作。湖南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方案是全国第一份通过审核的方案,点位布设成果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夏晖研究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国家支持建设的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大部分已按程序进行了备案。先行区所在地市大多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地开展先行区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效果
“我们将继续扎实前行,打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样板。相信不久后的将来,更多的绿色会在这里重现。”常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