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即便人类灭绝,塑料会证明我们来过
2017-12-15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24332          作者:未知
  •  脱口秀大师George Carlin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关于人类和地球的表演,大意是地球并不需要人类自以为是的保护,等人类灭绝了,地球自然会自我恢复。就算塑料难以降解,那也无所谓。 

        

      地球可以把塑料合并一体,一颗崭新的星球诞生了! 

      图片来自George Carlin表演视频截图 

      而科学家们的研究已证实,George的话不仅仅是段子,而是在现实中正在发生——塑料已经在地层中沉积,成为独特的地层组分,和地质学上关键的指示物。通过地层中塑料的种类,乃至塑料上的文字等等,可以判断地层形成的时间。

         

      图注:位于赫特福德郡布罗克斯本雪松公园一个都铎王朝风格的沟渠,上层土层中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塑料袋。(courtesy of MOLA摄于2010年)。这些塑料已经在这里存在了三十年,保存得非常好。 

        

      图注: 碳酸盐胶结砂岩中的塑料碎片. 位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 Gorrondatxe-Azkorri海滩(摄影:H. Astibia) 

      这个结论来自于莱斯特大学地质系的古生物学家Jan Zalasiewicz及其团队。[1]他们认为地球表面正在因为持久性人造塑料的大量生产而出现显著变化,我们也因此进入了塑料时代。 

      塑料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便宜、轻便、防水,能经受得起诸多强酸碱的考验,经久耐用,令人类社会无法抗拒。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观察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看到的含塑料组分制品就包括电脑、iPad、文具收纳盒、剪刀的把手、长尾夹的盒子、印台、订书机、插线板、零食包装和数个由塑料制成的小摆件,还有我戴的眼镜,乃至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化纤制成。无论你现在是在哪里看到这篇文章,我相信你环顾四周,定能找到几样由塑料制成的产品,至少你此刻手里拿的手机就有多个组件是塑料制成的。 

      如果彻底告别塑料,也就彻底告别了现代生活——毕竟就连起码的电力也需要电线来输送,而电线必定需要绝缘塑料的包裹。 

      基于现代生活对塑料无所不在无时无刻的需求,塑料的产量巨大,并与日俱增。1950年塑料产量200万吨,现在年产量已经增长到了3亿吨。截止2015年,估计累积生产的塑料总量约为50亿吨。[2]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塑料年产量有40公斤,也就是说,塑料的总量与所有人类的生物量相当。[3] 

        

      图. 全球塑料年产量 来源:Statista, PlasticsEurope 

      这么多的塑料,都去了哪里? 

      有很少一部分塑料得以被回收进行了循环再利用,全球的塑料回收率整体上估计仅有5%左右。目前回收塑料的比例不同渠道的数据不太一致,统计口径可能也有出入。在欧洲回收的比例大概在15~25%[4],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据估低于5%[5]。在中国,因为有庞大的拾荒大军,回收的比例大概有40%。 

      还有一部分被填埋或者焚烧。焚烧塑料会产生致癌物质二噁英,目前即便是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厂,也只能尽可能将产生的含有二噁英的飞灰收集起来固化后进行填埋,以避免二噁英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而那些被填埋的,经年历久之后就会变成地层的一部分。 

      而还有约一半的塑料,既没有被回收,也没有被焚烧、填埋,而是留在了自然界中。除了前文提到的进入地层的那部分成为人类活动标记物的之外,很大部分都经过大气和水的循环进入了水体,而大海往往是这些塑料的最终归宿。过半的海洋垃圾都是由塑料构成,而据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塑料(包括泡沫塑料、塑料瓶和塑料袋)是中国最常见的海洋漂浮垃圾,塑料类垃圾占所有海滩垃圾的比例高达68%[6]。 

        

      图注:马尼拉湾海滩的塑料垃圾。一名男孩在马尼拉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水中游泳。摄影师:Daniel Müller 

      在2010年,高达480万吨-127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了海洋[7],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一卡车装载量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在中国,仅长江每年就向东海倾倒约33万吨塑料垃圾,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河流污染源之一[8]

         

      图注:中国海滩边的塑料瓶垃圾  

      最近大热的纪录片《蓝色星球II》的第4集中,也特别提到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 

        

        

      图注:蓝色星球II4集视频截图 

      图中这只玳瑁龟被困在塑料袋中。它的运气很好,摄影师Rafa Herrero Massieuz将它解救了。还有一次,在英属哥伦比亚以外海域,制作团队帮助解救了一头拖着长达几乎一公里的渔网绳的座头鲸。他们用了九个小时的时间把所有的绳子都清理干净,座头鲸才能畅快地游泳。[9]制片人David Attenborough在采访中也呼吁减少塑料的使用来保护海洋。[10] 

      据国家地理报道,267种海洋生物受到塑料垃圾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而深受其害的还有海鸟。约44%的海鸟误食塑料,因为他们仅靠视觉来判断是否是食物,这导致很多鸟类窒息死亡。[11] 

        

      图注:蓝脚鲣鸟坐在秘鲁罗伯士·泰拉岛海滩上的塑料垃圾中间。摄影:Robert Marc Lehmann  

      无法戒除塑料,我们还能怎么办? 

      尽管塑料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如前文所说,现代生活已经无法离开塑料。 

      个人也并不寄希望于可以发明一种新的材料彻底替代塑料。这不仅仅是因为塑料的成本之低、适用范围之广、性能之优越都难以被超越,还因为新材料的诞生,也常常伴随着新的问题。 

      而比较现实的解决之道,除了尽可能在前端减少使用,例如减少过度包装、少使用塑料袋、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之外,就是尽可能地回收再利用。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民用塑料都是可回收的。仅在废旧物资交易网站ZZ91再生网上列出的塑料种类就有26种。 

        

      只要能够很好地进行分类回收,并能折抵物流成本的情况下,基本上我们生活中使用到的所有塑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而大部分正规塑料产品上都有一个回收标志,帮助用户将塑料更好地分类。

         

      图注:塑料分类回收标志 

      但在实际情况下,塑料产品是否能被回收并不仅仅跟塑料的品种有关系。 

      可回收再生的PP外卖餐盒为何得不到回收? 

      今年外卖垃圾的话题在网络上讨论热烈,其中外卖餐盒绝大部分都是pp材质的,在塑料分类标志系统里是第5类。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以回收。然而现实情况下,外卖餐盒存在非常大的回收难度,因为单个重量很轻,清理又很麻烦。 

      100800ml的透明餐盒重量还不到2.5公斤。按目前透明PP废料的回收价格,这2.5公斤pp废料最多能卖到15元人民币。但餐盒被使用后,往往沾着难以清除的食物残渣和油脂,这让收集和清理都变得更复杂。如果你因为懒得洗碗而点了外卖,大概可以想象清理100个餐盒是非常耗功夫的。再加上物流的成本,就让收集清理外卖餐盒是一件成本远超收益的事情。 

      最容易回收的PET饮料瓶真的被回收了吗? 

      在目前的回收体系中,相对回收的最好的塑料制品大概就是PET饮料瓶。因为量比较大、且容易清理得多,是目前普通居民能接触到回收渠道最多的一种塑料制品。 

      饮料瓶被回收后,可以被再生成新的PET塑料颗粒。 

    •  同级再生,即再生成同等食品级的PET颗粒,生产成新的饮料瓶   

    •  降级再生,即再生成较低等级的PET颗粒,大多用来生产化纤制成服装

    •  同级再生更能够有效阻止更多塑料垃圾的产生。如果所有的饮料瓶都能得到回收,并同级再生成新的饮料瓶,那么一方面不会产生新的塑料瓶垃圾,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石油。

        

     

        

      图片来源:CLOSED LOOP RECYCLING - EXAMPLE PRODUCT 

      http://www.technologystudent.com/prddes1/closeloop2.html 

      但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是这些饮料瓶能够得到安全回收,并且进入到能够实现瓶到瓶再生的企业。如果仅仅依赖于无序的废品回收体系,大部分瓶子被居民扔到垃圾桶,再由拾荒者收集后卖给废品站。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瓶子已经被其他垃圾污染,增加清理难度;另一方面废品站完全由价格引导,会出售给出价较高的再生工厂,可能会被降级回收,甚至是被非法作坊采用高污染的方式回收。 

      因此饮料瓶若想得到更好的回收再利用,需要政府和企业都承担起更多责任。 

      某环保组织今年发布的报告《瓶装世界》和《可口可乐的快乐与失败》中提到,每分钟全球就有一百万个塑料瓶被出售。2014年全球有5300亿个PET塑料瓶被生产,预估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着,其中近半在使用一次后就被丢弃[12],并大量流入海洋。 

      全球最大的六大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三得利、达能、胡椒博士和雀巢。这其中除了可口可乐之外的五个生产商每年总计出售超过200万吨塑料瓶,加上其他类型的塑料包装,一共高达360万吨。但这五家生产商使用再生PET瓶的比率仅有6.6%。 

      可口可乐以商业敏感信息为理由拒绝透露其塑料包装使用量。 但某环保组织估算,可口可乐年塑料瓶生产量约为1100亿只。可口可乐曾制定了实现25%的塑料瓶原料来自再生和可再生材料的全球目标,而最终他们只实现了12.4%[13]。在此之后,可口可乐直接放弃了这一目标[14]。可同时,可口可乐的塑料瓶比例还在不断增加,而可以反复灌装的玻璃瓶比例却在降低。 

        

      塑料瓶生产场景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与押金制度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意为生产者应该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必须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和处理的责任,将产品废弃阶段的责任归于生产者。 

      在饮料瓶的回收方面,为贯彻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世界上目前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押金制度。[15]饮料标准包装物押金金额一般定为饮料价格的10%—15%。以德国为例,从2003年开始,德国开始实行押金制度,1.5升以上的饮料瓶收取0.5欧元(约合人民币3.9元)的押金,1.5升以下的饮料瓶收取0.25欧元押金。目前德国的饮料瓶回收率高达98.5%[16]。 

      同样实行押金制度的以色列,从2003年到2013年,饮料瓶的回收量增长了270%[17]。我们的近邻韩国同样实行押金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过95%被回收,超过85%会得到再生。[18] 

      目前中国也开始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方案[19]。但目前方案中在包装方面仅仅涉及到饮料纸基复合包装,也就是常说的利乐包装。对于塑料包装方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还需要企业和公众进一步地推动。 

      当人类灭绝后,存在于地层中、海洋中的那些塑料,可以证明我们曾经来过。然而比被记住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类灭绝得晚一些,以及,在灭绝之前活得更好一些。 


     

      作者:张淼,“R立方”创始人。

      “R立方”致力于解决垃圾问题,希望通过源头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再生(Recycle

     



     

    [1] J. Zalasiewicz, et al., The geological cycle of plastics and their use as a stratigraphic indicator of the Anthropocene. Anthropocene.(2016). 

    [2] J. Zalasiewicz, et al., The geological cycle of plastics and their use as a stratigraphic indicator of the Anthropocene. Anthropocene.(2016). 

    [3] Rochman, C., Browne, M.A., Halpern, B., Hentschel, B.T., Hoh, E., Karapanagioti, H.K., Rios-Mendoza, L.M., Takada, H., Teh, S., Thompson, R.C., 2013. Classify plastic waste as hazardous. Nature 494, 169171. 

    [4] PlasticsEurope, 2013. Plasticsthe facts 2013: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latest plastics production, demand and waste data. Available: www.plasticseurope.de/cust/documentrequest.aspx?DocID559179. 

      PlasticsEurope, 2015. Plasticsthe facts 2014/2015: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latest plastics production, demand and waste data. Available: http://www.plasticseurope.de/cust/documentrequest.aspx?DocID=62506. 

    [5] Barnes, D.K.A., Galgani, F., Thompson, R.C., Barlaz, M., 2009. Accumul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plastic  debris in global environments. Philos. Trans. R. Soc. B, 364,  19851998. 

    [6]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6), http://www.nmdis.org.cn/gongbao/nrhuanjing/nr2016/201704/t20170413_35530.html 

    [7] Jambeck, J. R., Geyer, R., Wilcox, C., Siegler, T. R., Perryman, M., Andrady, A., . . . Law, K. L. (2015). Plastic waste inputs from land into the ocean. Science, 347(6223), 768-771. doi:10.1126/science.1260352 

    [8] van der Zwet, J., Damsteeg, J.-W., Slat, B., Andrady, A., Reisser, J., & Lebreton, L. C. M. (2017). River plastic emissions to the world’s ocea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10. http://doi.org/10.1038/ncomms15611 

    [10] David Attenborough urges action on plastics after filming Blue Planet II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7/oct/15/david-attenborough-urges-immediate-action-on-plastics-blue-planet 

    [11] Plastic Breaks Down in Ocean, After All -- And Fast 

      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9/08/090820-plastic-decomposes-oceans-seas.html 

    [12] PMMI &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15). Global Packaging Landscape: Growth, Trends & Innovations. http://www.pmmi. org/files/ResearchandTrends/Industry/Global-PackagingTrends-ES.pdf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6).  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assets/downloads/EllenMacArthurFoundation_TheNewPlasticsEconomy_15-3-16.pdf  

    [13] 2010-2011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可持续发展报 

      2014-2015 Cola Sustainability Report 

    [14]  http://www.coca-cola.com.cn/stories/wmd2020nhjyj 

    [15] http://www.bottlebill.org/ 

    [16] https://zerowasteeurope.eu/2010/09/beverage-packaging-and-zero-waste/ 

    [17] http://www.recyclereminders.com/blog/recycling-awareness-israel-kindergartners/ 

    [18] http://www.bottlebill.org/legislation/world/southkorea.htm 

    [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03/content_5156043.htm 

热门评论
  • 暂无信息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北京全华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中心
Copyright (c) 2014 Acefs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7号楼4层 邮编:100012 总机:010-64849389 传真:010-64869501